今天,们走进GPT系列,走进时代发展的最前沿。
2015年,马斯克(特斯拉的创始人)、SamAltman(现GPT系列的主导者)以及一众科技圈大佬共投资十亿美元创立OpenAI。号称为以造福全人类为目标的非盈利组织。拿着如此巨款,OpenAI开始了它的AI市场征战之路。
2018年,OpenAI推出了GPT自然语言处理模型。AI界的巨人迈出了第一步。初代GPT的诞生,在原本风平浪静的AI市场宛若一阵惊雷。GPT-1虽然还没有出现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发展,但它的诞生如同参天大树的萌芽。不可估量的未来早已在此奠定。2019年,GPT-2宣布研究完毕。
如果说,GPT-1的出现炸醒了圈内人士,那GPT-2的出现则炸醒了圈外人士。能根据指令进行模仿语言风格小说创作的GPT-2,在当时的互联网掀起了一波广泛又激烈的讨论。“AI的安全性”“AI是否会代替人类”等等问题早在当时就已出现。也是从GPT-2代开始,这样的问题将伴随着GPT系列的更新迭代愈演愈烈。
OpenAI并没有给市场以及民众们多长的反应时间。2020年,紧接着发布的GPT-3,让市场彻底向OpenAI倾倒。微软连续数年的十亿美元投资,各大场按耐不住纷纷打算下场试探,GPT概念股的出现……自此OpenAI一战成名,GPT系列的迭代也像脱缰的野马,在推进时代的路上冲向云霄。
OpenAI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与市场上其他AI开发公司不同的道路——NLP类模型。也就是说,此类模型不仅要理解单词的含义,还要结合上下文语义,给出有意义的回答。这个选择,让GPT能够在一众AI中脱颖而出,让市场看见AI的无限可能性。也是这个选择,奠定了GPT的底层逻辑——学习。说到学习就不得不提GPT系列成指数倍增长的参数量。
简单来说,如果将AI的程序比作人类的大脑,那参数的数量就相当于这颗大脑的神经原数量。越高的参数量意味着越多的神经原,相应的,AI就能学习更多更复杂的东西。GPT-1的参数量为1.17亿,GPT-2的参数量为15亿,GPT-3的参数量则已经达到惊人的1750亿,而就在二月,网传GPT-4的参数量可能高达难以置信的100万亿。虽然据后来调查研究,该消息大概率有所夸大,但这则消息依旧让圈内外的人们都炸开了锅。同时,引发了一波GPT概念股的疯抢。
GPT-4在统一律师考试中取得前百分之十的成绩,以及gre考试考出330的高分,GPT-4在测试方面超越常人的能力已经在各种考试中得到肯定。且在其他各项测试中,GPT-4获得的成绩在AI同类中也是遥遥领先。那测试中的高分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更真实、更有逻辑、更会推理。
根据已有资料显示,GPT-4完全通过了图灵测试。也就是说,GPT-4的回答更拟人化,富有逻辑,也更符合生活场景。更贴近人类的“人造智能”,无论是在影视方面还是文学方面,一直以来都伴随着无数讨论。这些讨论的前提无疑都带有“科幻”的前缀名。然而,就是此刻,GPT-4已经突破了这层“幻”站在了我们面前。即将到来的现实讨论中,GPT-4将始终站在风暴之巅。
逻辑性对AI来说几乎是致命伤。AI的“胡言乱语”的现象几乎已成通病。庞大的参数量与大量测试、优化,让GPT-4身上的这种现象有望实现大幅度减少。基于此,由GPT-4编写出的文字将更经得起推敲,更有逻辑也更有价值,并且还能指出图像中的逻辑错误。
推理能力的强大是能够良好处理问题的基础。在经典的“根据三人不同时间表安排共同会议”的问题上,GPT-4的处理明显比ChatGPT好不少,且更简单明了,表达清晰。而推理能力与庞大数据库的结合,将是人类的终极追求之一——预测未来。
这样强大的推理能力与逻辑性、真实性结合在一起奠定了GPT-4的绝佳使用体验,也是后续更多进步的基石。
识别能力将是人们认识GPT-4的强大除文本输出以外的另一条路线。GPT-4新开发的图片识别功能,虽并未开放使用,仍然在一夜之间刷爆各大社交平台。因为,GPT-4的图像识别并不是简单的识别出图像之中含有什么,而是结合图像与指令进行推理。
在三月十五日发出的介绍视频中,GPT-4在识别到气球图片以及“割掉线后会发生什么”的指令后,推理出“气球会飞走”的回答。就此延伸,GPT-4已经能够帮助人类读取图表之中的信息,并进行归纳总结。在强大参数的支持下,它不仅能看到图片的表层信息,甚至能看懂其中深层的“梗”了。这项技术,将对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。
例如,在不久的将来,视障人群或许有了比导盲犬更优质的选择,且成本更低。由GPT-4作为AI助手,在识别出面前有什么的同时,还能推理出事物接下来的发展。能够帮助使用者规避绝大多数危险。同理,AI智能驾驶技术也能实现跨时代进步。由此可见,GPT-4实现的对人类生活的提升,不是一点半点。
作为一项要与人近距离接触的研发技术,看到现在,相信大家也会不禁担心GPT-4的安全性怎么样?毕竟ChatGPT说出反人类言论的事件离现在也没多远。但GPT-4开发人员在资料中说:“我们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来使GPT-4更加安全和一致。在我们的内部评估中,相比于GPT-3.5,GPT-4回应不允许的内容的可能性降低了82%,更有可能产生事实性回应,提高了40%。”
也就是说GPT-4的安全级别相较于它的前辈们,已经实现了大幅提高。想要通过对话诱导它说出些危险发言已经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。就安全方面的改进,OpenAI可以说是费了大力气。通过人类反馈进行训练、实际使用持续改进以及许多GPT-4的安全研究,将其安全性持续拉高。
GPT-3.5只能处理一小段文字,成为不少人的遗憾。这个遗憾在GPT-4身上终于得到了弥补。相较于ChatGPT的3000字文本处理量,GPT-4则达到了25000字左右,差不多是ChatGPT的八倍。而且GPT-4对信息的处理联系了上下文,是具有逻辑的分析。这意味着,复制粘粘给GPT-4一个链接,它将为你总结你想要的信息。
GPT-4已经强大到如此地步,那它还有上升空间吗?
答案是有的,还不少。
尽管已经领先同行几座山头,GPT-4在AI发展的道路上还是任重而道远。目前已知的问题有“幻想”现象、缺乏2021年9月之后的数据、预测出错。GPT-4由于GPT模型类似的局限性,尤其在高风险情境下,若没有人工审核或加入额外上下文等措施的话,它容易“幻想”出事实并产生推理错误。对2021年9月之后的数据缺乏意味着,GPT-4并不了解世界在那之后发生的事情,也不会从中学习到东西。且也许是过于拟人了,GPT-4在预测中有可能会自信地得出错误结论,并且不会在可能犯错时检查自己的错误。最后,官方表示,这些问题都将在后续的训练中逐渐改进。
项目火不火,就看竞争对手多不多。OpenAI如此迅猛的发展,GPT概念股持续走高,如此光明的市场前景,谁看了不想来分一杯羹?且不说投资者纷至沓来,抢着送钱进入这片蓝海,就说激增的竞争对手也是挤破了头,开启一场全新的厮杀。
先看国外,坊间传闻为“谷歌毁灭者”的GPT系列带给谷歌的压力可不小。旗下开发的Bard在今年2月6日由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SundarPichai的一篇博文中正式与公众打了个照面。SundarPichai将其描述为“实验性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服务”。再看国内,百度从人工智能的四层架构入手,预计在三月推出的类ChatGPT产品“文心一言”。阿里巴巴则在ChatGPT所需的底层技术上和钉钉深度结合,准备推出阿里版聊天机器人。腾讯目前已经推出了混元AI大模型,伴随着AIGC的兴起,混元AI大模型会不断推进在文本内容生成、文生图等领域的持续升级。除此之外,科大讯飞等众多科技领域公司也着手开始了类ChatGPT产品的开发。
大厂们纷纷下场,就算是再不敏感的人也应该察觉到这其中的收益之多,前景之广阔。那么市场怎么看?ChatGPT概念股给我们答案。在GPT-4发布的二十四小时内,ChatGPT概念股大幅走高,三六零拉升直接触及涨停。万兴科技、海天瑞声、云从科技等人气龙头股也纷纷大幅走高。GPT-4的发布几乎可以说带来了ChatGPT概念股的海啸。
在市场之外,对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。GPT-4开启试用的不到十二小时,ChatGPTpro就人满为患。大家对这项技术的热情只增不减。如果说,ChatGPT是为未来的AI便捷生活埋下了伏笔,那GPT-4的出现则几乎将其带到了眼前。三六零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在15日表示,GPT-4将会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。这项AI界的跨越性发展在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。前不久的ChatGPT写论文、当家教、做翻译等等事件,带起了一波“下岗预警”。那有多少人会失业,又有多少人会获得新职业呢?待到GPT-4实现广泛应用后,答案自会揭晓。不过就官方的介绍视频来看,GPT系列研发的初心是成为提高人类生产力的工具,发挥出每个人的真正潜力。
GPT-4引起的一系列AI圈内“技术恐慌”,让各大研发中心纷纷加大对AI板块的资金投入。技术圈的“卷生卷死”最终造福的依旧是使用技术的人。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许就会在数次算法迭代中发生彻底颠覆。
舒尔茨的这38条思考,帮我们读懂星巴克为什么经久不衰
PoweredbyKenLuo时代X1.2©2021-2022肯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kenluo.com/a/2481.html